当商周青铜的雷纹在时光中斑驳,当狞厉的兽面被岁月磨去棱角,一种更温润的文明记忆在和田青玉中苏醒。
这件《象首耳活环出戟兽面纹瓶》,恰似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对话——青铜时代的雄浑魂魄,遇见昆仑山孕育的温润玉骨,在当代匠人手中完成涅槃重生。
新疆青玉山料,玉质深沉大气,天然呈现一种古朴幽玄之韵,与青铜器千年沉淀的沧桑遥遥呼应。
此作取法商周礼器的精髓,却以玉的温润重塑其形:扁瓶似《考工记》中记载的“觯”,端庄中见天地;出戟沿瓶身纵列,戟尖如青铜锋芒,却在青玉的包裹中敛去凌厉。
展开剩余74%出戟本源自商周青铜觚的祭祀棱脊,宋代钧窑将其凝练为“将军之威”的符号。
此作中,盖钮与瓶颈出戟严丝合缝,合盖时棱线相续如榫卯相契,让人想起商周青铜器纹路的精密,那是华夏文明对“秩序与和谐”的千年执着。
瓶颈处,双象俯首,长鼻卷曲。商周青铜中,象纹本是南方方国的贡礼符号,在此却化作温驯的玉雕装饰。
象眼及象首装饰纹路以阴线勾勒,威严中透出灵性。象耳下垂活环,环径纤细,微风过处轻颤如铃,灵动非常。
在传统文化中,象鼻吸财如“明堂聚水”,活环转动则似“财源流转”。
此象首,鼻部及头部,亦有出戟,“戟”与“吉”谐音,象身出戟(吉),更暗合“太平吉祥”的千年谶语。
作品信息
作品《象首耳活环出戟兽面纹瓶》
材料:新疆青玉山料
克重:约1437.8克
规格:约295*190*66mm
此瓶瓶身满布的兽面纹,此刻亦卸下狞厉。玉雕师以浅浮雕替代青铜的深刻,让兽面从“震慑之相”转为“纳吉之符”。
当藏者的指尖抚过浮雕,触到的不是青铜的冷硬,而是青玉的温润——仿佛三代礼制的威严,终在儒家“以玉比德”的教化中,沉淀为谦谦君子的内敛光华。
当青铜的刚硬遇见玉质的温润,文明便完成了一次温柔转化:出戟的棱角被青玉柔化,兽面的狞厉在玉光中沉淀为古雅。
收藏赏玩此作,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它不仅是礼器的玉雕复刻,更是对“器以藏礼”的当代诠释。
发布于:北京市长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